奇袭需要什么因素呢?
克劳塞维茨认为奇袭需要隐蔽和秘密两个因素,他在《战争论》中写到:“秘密和迅速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而两者是以政府和统帅具有巨大的魄力和军队能严肃地执行任务为前提的。软弱和松懈是不能达到出敌不意的。
进攻战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出敌不意。越能用奇袭的方式进攻,就越能取得胜利。防御者可以利用他的措施的秘密性,利用他的部队的隐蔽配置做到出敌不意,而进攻者只有利用突然的接敌运动才能做到出敌不意。
不过,这种现象在现代战争中是很少见的。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现在人们有了更好的警戒措施,另一方面在于,战争进行得很快,作战中很少出现可以使一方松懈下来和使另一方有机会突然袭击的较长的间歇。”
《作战理论入门》认为奇袭需要力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书中写到:“奇袭首要的是不给敌以应变的时间,因而就需要力量和速度。”这其中速度和时间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不给敌人应变时间就是时间短,而完成的目标是既定的,那么只能通过提高速度来缩短时间,类似于路程=时间速度,路程不变的前提下,时间越短,速度就需要越快。
综上两种看法,奇袭需要隐蔽、秘密、力量和速度四种要素。要保守自己奇袭想法的秘密,隐蔽的进行部队的兵力配置,并且在兵力的力量上最好可以达到局部的比较优势,并且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快速,以防止秘密泄露和兵力配置被敌人发现。如果敌人知道了你奇袭的秘密,那么敌人就会有所准备,即使敌人没有知道你奇袭的秘密,但是发现了你的兵力配置,也可以对此进行准备,从而使你的奇袭落空。
克劳塞维茨认为奇袭在战争中少见是因为对方有警戒以及战争进行速度快而无时间奇袭。战争进行的速度是由交战双方共同决定的,那么警戒就成了应对奇袭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3打击弱点
《战争论》的会战四原则的第二条是: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第二个原则是:在将要进行主要进攻的地点上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为了在这个主要地点上更有把握地取得胜利,宁可在其他地点上忍受不利。主要地点的胜利将消除其他的一切不利。”
从广义动量定理fat=v的角度说,打击的作用点越关键,获得的成果越大。
在陆军的兵力配置中,一般弱点在侧翼和背后,所以军事学家都争取迂回侧翼或者背后,迂回背后不仅可以攻击敌人的背后,还可以威胁敌人的交通线,从而切断敌人的兵力和物资补给,使得敌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法事学家安德烈博福尔认为陆军的侧翼是弱点,因为横线队形的两端没有人掩护,所以是个弱点。博福尔在《战略入门》中写道:“会战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但是会战的结构可以简化为一个相当简单的公式。陆上会战的主要特征就是两道由战斗人员组成的人墙彼此对立地排列着。产生这种横线队形是由于每个人都需要在他的侧面和后方获得其邻人的掩护。每个人都应掩护他人,同时也应受他人掩护,所以必然的结果是形成这样的横列,其队形的密集程度和纵深的大小根据当时的战术决定。不过,当你达到横列的端点时,那里就不再有侧面保护。所以在整个部署上,侧翼明显是最易于遭受损害的部分。正由于侧翼的易损性,人们企图用迂回和包围对方侧翼的手段寻求胜利,并试图使自己的战斗正面比敌人的长。”
从逻辑上来讲,敌人使用会使用它的强点来攻击你,那么正面的兵力配置肯定是强点,那么相对来说,侧翼和背后就是弱点。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一个部队如果翼侧和背后都受到敌方的攻击,就会很快陷于完全无法退却的困境。这是一种接近于完全无法继续战斗的处境,必须设法摆脱它,或者预先防止陷入这种境地。为此而采取的行动一开始就具有巨大的作用一一主要是使敌人对后果产生顾虑。因此,兵力配置的几何形式是产生上述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被迫同敌人两面作战,这是危险的;没有退路,这是更严重的危险。这两种情况都可以瘫痪军队的运动和削弱其抵抗力,因而影响胜负。而且,在战败时,这两种危险会增大军队的损失,甚至往往会使损失增大到最大限度,也就是说,使军队达到被消灭的程度。因此,背后受到威胁不仅能使失败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能使失败更加严重。
因此,在全部作战过程中,特别是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人们就本能地要保障自己的背后和威胁敌人的背后。我们认为努力争取保障自己背后和威胁敌人背后是战斗中最紧迫的任务,而且是一个到处都应该努力争取实现的任务。
主要攻击应该指向敌人的一翼,其方法是从正面和侧面攻击这一翼,或者以全部兵力对它进行迂回,从背后进行攻击。只有胜利地切断敌人的退路,才能取得重大的成果。”
李德哈特说:“朝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必将使敌人得以改善态势,因而增强其抵抗能力。”而敌人的正面是他期待你进攻的路线,敌人准备用他的正面进攻你,也期待你进攻他的正面,所以正面是强点。
不过,这种现象在现代战争中是很少见的。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现在人们有了更好的警戒措施,另一方面在于,战争进行得很快,作战中很少出现可以使一方松懈下来和使另一方有机会突然袭击的较长的间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