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云那口子也是做馒头生意的,手艺跟裴永富大差不差,不过嘴皮子好,人也活络肯干,每日都骑着车一个一个村卖,再加上她有些缝纫做衣服的手艺,一家子生活勉强也过得去。

    但儿子裴山眼光挑剔,上初中自个谈了一个镇上的女同学,姑娘嚷嚷着要结婚,要不给50块彩礼,要不就在镇上买个房。

    死活看不上她家这前两年新盖的小平房。

    镇上的房子少说一百块打底,肯定是买不起的。

    彩礼50块倒是能拿出来,但结婚哪能就花个彩礼就能把媳妇娶回来呢,后面摆酒席送礼一系列流程走下来,没个80块是不够的,全花出去,家底掏空,他们家这日子也不用过了。

    周晓梅这一番话,让她顿时就动了别的心思,手上缝着衣服,心里早有有了别的盘算。

    这边裴丽瞅见周晓梅走了,知道这长舌妇没能吃到糖后面肯定不少编排他们家,跟王翠兰道:“娘,等给周宪起看完腿回来,咱们搬去镇上吧。”

    “你别挣点钱就想花出去,留着傍身。”

    灶屋花了十来块刚盖好没几年,王翠兰舍不得。

    “村里人多嘴杂的,以后我们越来越挣钱,肯定说话更难听。”

    “这有啥?”

    王翠兰打小就不怕这个,村里人嘴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她早就习惯了,没到打起来那一步都是小事。

    裴丽知道她很难理解,在王翠兰眼中,这些个村里的流言八卦仿佛家常便饭一般,甚至没了反而生活会无聊许多。

    她加快了手上包装的动作,暗暗想着早点挣钱搬走,到时房子买好了,王翠兰不舍得走肯定也要搬走。

    芝麻糖打包好以后,裴丽打算给赵觉写下姜糖和芝麻糖的配方,在屋里翻找半天才勉强找到纸和笔,再走进灶屋,周宪起已经坐在桌前写了很久。

    他这几日除了在屋里睡觉,白天也都在灶屋里,有时会帮王翠兰做些烧火添柴的杂活,没什么事的时候就拿着王延平那本书,在英文下面写下自己的翻译。

    虽说钱不多,但多少能挣点。

    这本书他已经拿着看了好几天,不看的时候就放在窗前。

    裴丽昨晚还拿来翻了几页,她知道是本英文书,不过碍于自己初中毕业就被家里逼着辍学挣钱了,早把知识都还给了老师,也认不了几个词。

    周宪起已经翻译了十来页,连个修改都没有,字迹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