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弥在一旁帮那慧摆餐具,小姑子说的也是她想说的,但这些话不能由儿媳妇说出来,不然老太太心里可能有意见。
“妈,还人情有很多方式,不一定需要认干亲。”那涵着实不明白母亲的想法。
那年轻人比侄女大不了几岁,让干亲的目的是为了让在侄女侄子面前显摆。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怎么的,都爱当彼此的爹妈。
“妈,我听你说姚辉是特警,咱们去他单位送面锦旗,对评优评有帮助。”唐弥道。
“好吧,你们去办。”季大美有气无力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她年纪大了,说话也没人愿意听。
那慧在心里叹气,城市化进展快,人与人之间也变得更加陌生,小时候那种人情味现在很少见。
她记得小时候,村里哪户有事一吆喝,全村上下阖家帮忙,天大的事儿,大家齐心很容易解决。
小妹的怨气她也能理解,医生排班有晚班,特别是那会儿她还是住院总,好不容易下夜班,单位里的电话不断,老家还有给她打电话。人生病也就算了,连家畜生病也要给她打电话问怎么治疗。
社会在进步,母亲却停留在原地。
那季华用没受伤的手,拍拍妻子的手,安慰道:“老婆子,儿女不会害我们。”
那涵见母亲失了精气神儿,原本愤愤不平的情绪跟着缓和下来,柔声说:“妈,你不是说喜欢唱歌,以前没条件学,小区附近老年大学九月开学,我送你和爸去上学。”
“我不去,”季大美被那涵的话吸引,她羞红着脸说,“我一把年纪还上什么学,别人该叫我老不修了。”
那慧憋着笑,给小妹一个赞赏的眼神,把两老送到学校上课,让他们多和同龄人交往,不担心他们在市里待的憋屈,闹着回家,“爸妈,老年大学是专供老年人上的大学,很多退休的老年人,闲来无事跑过去上课。爸不是喜欢书法?里面可以学习书法。”
那涵说:“以前是你们接送我们上学,现在我们接送你们上学。”
“我去收集相关资料,趁早给爸妈报上名。”唐弥道。
季大美和那季华在子女的蛊惑下,勉强同意了,他们小时候没钱读书,村里办扫盲班跟着学了几天。
后来,还在儿女读书后,跟着孩子学的。只要不是复杂的字,听说读写基本没问题。
走廊外,姚辉和欧阳静姝、那戈僵持着。来来往往的护士和医生总是不经意间朝他们看过去。
三个人来来回回尽是些车咕噜话,叫叔叔、改口费。
一个想占口头上的便宜,另外一方不乐意。别看姚辉出头,心理年龄最多不超过五岁。而欧阳静姝也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