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很早就知道陶建忠了。
母亲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三才刚一结束,母亲就让她思考自己未来选哪科。她觉得自己或许更擅长文科,但母亲更偏好理科。她也确实不讨厌理科。
因为想不明白,母亲便让她多做做题,提前预习高中的知识,看看自己实际更适合什么。在一本练习册上,她正好做到了一篇陶建忠所写的短文改的,当时就惊为天人。
她第一次知道,那么丰富的学养,与那么秀美的文笔,竟然是可以合二为一的。
之前名人名著也读过很多,可那些书就像是封锁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一样,好看,但有些“理应如此”的感觉。他们已经作古了,无法触碰了,太远了。理应敬畏并崇拜它们,可陶建忠是一个现世的年轻教授啊,他没有“理应”的光环,却依然做到了。对于青春期混沌的少年来说,这简直就是值得五体投地的神。
她上网,买了陶建忠的所有学术书籍,越读越上瘾;叹服于陶建忠的研究成果,又折服于陶建忠的研究对象。文字是多么美丽的东西啊,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语文对于自己来说,除了是容易拿高分的工具之外,其本身还是那么绝伦的珍宝。
她下定决心要学文科。她想成为陶建忠的学生。
她也想写下那么精美又博渊的文字。
她如愿了。
一步一步,殚精竭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怕是大年三十,她也从来不敢偷懒。为了梦想,她可以把所有的生活都抛弃,做一个纯粹的清教徒。其实她不是有天赋的人,有时,其他人一个小时就能做到的事,她得咬牙做三个小时甚至更多。可是那又怎么样?大学还没毕业,她就成为了陶建忠的学生。别人要写多少邮件、要考研考多少分才能求来,她却是陶建忠主动邀请的。
保研面试当场,主考官之一的陶建忠便对她赞不绝口。
至此,人生对于她来说,是圆满的。她想要的,通过努力都得到的;其他的,她也不作他想,因为知道有的就有失,人生不能求全。她只想继续做学术,将那些研究对象吃透,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发现更多的真理……
直到门在身后落下的时候,她才明白,一切都是假的。美好都是噩梦的预演,而噩梦才是真相。
……
……
门铃还在固执地响着。还伴随着敲击声。
手机似乎也在响。
伏昭发泄地大喊了一句“敲你妹啊”,但门外的那人却还是不停。实在被烦得没办法了,伏昭揉揉眼睛,站起来,顺着猫眼看了一眼,然后赶快打开门:“奚衎?”
奚衎身上还穿着围裙,脸上有油烟留下的一道道的痕迹。他的额角淋满了汗水:“怎么不接电话也不开门?”
伏昭挠挠头:“刚有点事。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