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活文学>历史小说>电影教师 > 第九十一章 冰糖葫芦
    今天张然没课,一大早就来到了刘一菲家,准备带她出去观察生活。》

    不过刘一菲看起来状况不佳,像霜打的茄子似的,就这状态肯定是没办法带出去观察生活。

    刘晓丽叹了口气,道:“这孩子一点都不听话,给她说过多少次了,少吃冰激凌,她就是不听。结果昨天拉了一天整天的肚子,人都虚了,这回算是给了她一个教训!”

    张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她不是吃了冰激凌,是烧烤吃多了,当然这话他肯定不会说出来,毕竟刘晓丽叮嘱过他,不要让刘一菲乱吃东西。他笑了笑道:“既然今天身体不舒服,就不要练了,好好休息!”

    刘一菲听到张然这么说,站了起来:“师父,我没事,可以去观察生活的!”

    张然没有同意:“今天就不出去了,你在家里做元素训练,我也正好思考一下,接下来的观察生活训练该怎么进行。”

    从刘一菲家出来,张然一路盘算着该怎么做才能让刘一菲更好的观察和体验生活。刘一菲年龄小,人又比较单纯,太复杂的事不适合他,太费体力的她又干不下来。

    到底让她做什么,实在是件麻烦事!

    公交车在蓟门桥停下,张然从车上下来,往黄亭子路走。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凛冽的寒风中,一个蓝布衣服的老人迎面走来,肩上扛着一根稻草杆子,上面插满红艳艳的冰糖葫芦。

    张然的眼睛突然就亮了,对啊,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冰糖葫芦!

    当初在上戏读书时,张然的女朋友在体验生活阶段,扮的就是一个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卖冰糖葫芦除了穿街过巷能接触不同的人,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在体验的生活的同时,能够练嗓子,这比做其他的强多了。

    小贩的吆喝声,又被称为叫卖调,产生在广告事业不发达的旧社会,当时报纸少,广播也不普遍,更没有电视宣传媒体。早年市井叫卖是通过自编自唱的顺口溜,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其目的是强化视听感觉,以加深人们印象,使产品能够兜售出去。

    各个地方的叫卖调都有本地的特点,比如魔都的叫卖调,多是沪语,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悠扬悦耳,好懂耐听。老北平叫卖调则突出了京味的特点,儿化音的大量运用,一气呵成吆喝出来的叫卖声,字、词、语句间透露出的鲜活,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

    冰糖葫芦的叫卖调是其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卖货的人穿街过巷需要拉长音,能够锻炼人的气息,锻炼声音的穿透力,能够锻炼咬字吐音。

    刘一菲声音没有力度,没有共鸣腔,缺乏爆发力,台词一直为人诟病,练叫卖调正好能弥补她台词的弱点。

    让刘一菲卖冰糖葫芦是上佳选择!

    张然从包里取了十块钱递给老人:“大爷,来串冰糖葫芦!”

    老人取了一串递给张然,又把零钱找给了他。

    张然拿着冰糖葫芦一口咬下一颗,口感很脆而且不粘牙,酸酸的、甜甜的,一直沁入心底,由衷赞道:“老爷子,你做这冰糖葫芦的手艺好,入口酥脆,而且不黏牙,又酸又甜,味道真好!”